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大数据:食品安全的“补天石”
阅读量:6955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7

本文共 974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当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,食品安全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吗?

关注舌尖上安全的“2016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—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”主题论坛,7月8日在贵阳举行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主题演讲时提出,大数据是食品安全的“补天石”。

邬贺铨说,关注食品安全不是杞人忧天。全世界的食品安全指数,现在来看美国还是第一位,他是86.6分,中国2016年得分是65.5。美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是食原性的病原体,其中主要是非伤寒沙门氏菌属细菌。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复杂。他认为,食品安全需要对生产流通、使用监管、法制等方面的把关。科学合理地运用大数据,就可使之成为食品安全的“补天石”。

例如,牛奶的检验比较严格,在流通环节工商部门检验12项,出入境检验60项,一个盒装的液体牛奶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手上总共需要至少6次抽查,总共971项指标,当然还不包括奶牛和饲料的检验指标。如果每个检测指标按4个字节计算,一年牛奶检测的数据就是514t。因此,我国借助大数据来保障食品安全迫在眉睫。

大数据还可为食品提供生产数量上的安全。根据市场数据、气侯和土壤数据分析告诉你种什么赚钱,这就是精准农业。

大数据分析可挖掘大量食源性病源体特征。借助大数据分析,食品生产商能够将已知的毒素与细菌的物理标志输入到erp软件中,以便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识别并立刻包裹,使生产线停下来,将所有受影响的产品分出来,这一过程无需人工处理。

大数据也可用于食品物流管理,对食品进行全链追溯。在食品供应链中,一旦检测到某地农产品的物流变缓,则可能产生相应的商品质量风险,此时大数据就会给出风险提示,降低该地区的流量调配。

另外,大数据还将通过挖掘社会化媒体评论、购物者圈子评价等多源数据,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。

邬贺铨院士强调,食品安全是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。要对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管理,离不开政府、企业、民众共同提供的大数据,大数据的科学合理运用必将对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。

据了解,“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”已连续举办8年,今年议题涉及生态环境保护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等。“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”论坛是其37场主题论坛之一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分割线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本文转自d1net(转载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编程入门:详细对比9门主流编程语言
查看>>
springcloud demo---hystrix
查看>>
DFS
查看>>
Hibernate学习小结
查看>>
LeetCode | Permutations
查看>>
js实现进度条效果
查看>>
C/C++ (一)
查看>>
python 3 封装
查看>>
例题4-3 使用Lader类创建两个对象laderOne laderTwo
查看>>
25、react入门教程
查看>>
VirtualBox 共享目录
查看>>
wince sdk(2) 基本GDI绘图函数DC
查看>>
fedora19之后的版本安装mysql
查看>>
Python操作MySQL
查看>>
天堂图片网图片下载
查看>>
Dynamics Crm2011 Removes an option from an Option Set control
查看>>
spring 的singleton 和prototype的区别和应用场合
查看>>
ECS Navicat for MySQL远程连接报10038的错误
查看>>
华为ensp模拟某公司网络架构及配置详解
查看>>
ArrayUtils用法
查看>>